新版2025评鑑修正内容(周昌民老师提供)
- 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
本校教育目标为「培育具专业知能、人文素养与创意创新能力之社会中坚人才」,本系所属之民生与设计学院(以下简称民设学院)秉承学校办学理念,在教学运作上致力推动及落实深化实务课程,以提升教学品质。其中,实务课程是近年来教育部极力推行的革新方案,目的在建立系科实务课程发展机制,缩短技专校院所培育人才学用落差,并确立本系之产业定位发展特色课程,期能提升毕业生就业率。民设学院根据学校中程发展计画,订定教育目标有四,分别为:「提供学生完整且高品质的全人教育」、「施行理论与实务并重之教学,培养学生专业技能、拥有专业证照,强化职场竞争力」、「培养具备良好素养以及领导者气质的人才」、「启发学生自信心,提升职场竞争力与社会责任感」。本系依据校、院之教育目标,订定教育目标为「培育术德兼备之数码媒体设计人才」、「培养设计、整合、制作及研发能力」、「教导社会责任」、「培养乐于服务社会之精神」。接着再依教育目标拟定学生核心能力、课程设计及课程核心能力指标,作为进行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之准则。上述之校、院、系教育目标整理如表1-1-1所示。
▼表1-1-1 本校、院、系教育目标
校教育目标 | 院教育目标 | 系教育目标 |
培育具专业知能、人文素养与创意创新能力之社会中坚人才 |
|
|
系订学生核心能力指标可视为本系培养学生职能的专业能力指标,本系依照系教育目标与系所特色,予以订定一套完整的系核心能力指标,做为学生学涯中重要的发展目标。系订核心能力指标共有5项,包含「文化美学涵养能力」、「设计基础技能」、「创意思考设计能力」、「团队沟通与整合能力」、「领导与创业之能力」,内容说明如表1-1-2所示。
- 大专校院就业职能平台-UCAN」所使用的职场共通职能、专业职能之分析架构,配合本系学生的优劣势,以及就业趋势与产业需求,具体订出适用于本系学生的五大核心能力。借由适当课程规划、师资结构调整与教师实务教学导向等作为,教导学生充实各项核心能力。系教育目标与系核心能力对应如表1-1-3所示。
- 本校、院及系「教育目标」及「核心能力」对照如表1-1-4所列。
编号 | 学生核心能力 | 核心能力说明 |
1 | 文化美学涵养能力 | 课程教导文化美学涵养及实际操作数码科技,引导并培养学生美学涵养、技能及应用软件工具的能力。 |
2 | 设计基础技能 | 培养设计与实现创作的执行能力,并将实现成果进行展示与诠释之能力。 |
3 | 创意思考设计能力 | 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与技巧,激发创意思维,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,进而创造原创的作品并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。 |
4 | 团队沟通与整合能力 | 训练学生分组执行专题研究或实作,并奖励参加校外竞赛,透过沟通与团队分工整合,完成各项专案之能力。 |
5 | 领导与创业之能力 | 透过实验课、专题制作、及论文研讨等课程,训练学生整合设计与创意之能力。 |
教育目标 | 系核心能力 | 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核心能力一 | 核心能力二 | 核心能力三 | 核心能力四 | 核心能力五 | |
文化美学涵养能力 | 设计基础技能 | 创意思考设计能力 | 团队沟通与整合能力 | 领导与创业之能力 | |
培育术德兼备之数码媒体设计人才 | V | V | V | V | V |
培养具备创新思考及实作能力的跨领域设计人才 | V | V | V | V | V |
培养乐于服务社会之精神 | V | V |
▼表1-1-4 本系与校、院之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对照表
单位 | 教育目标 | 核心能力 |
本校 | 培育具专业知能、人文素养与创意创新能力之社会中坚人才。 |
|
民生与设计学院 |
|
|
本系 |
|
|
- 核心能力指标的制定流程内容如图1-1-1所示,流程步骤叙述如下:(1)以产业需求之就业人才为主轴,建立学校培育学生的校订能力指标;(2)依据教学核心制定系能力指标;(3)将系核心能力指标与校能力指标建立对应关系;(4)各课程与核心能力建立对应关系;(5)分配课程具备之指标